为进一步激发科技创新的核心引擎作用,强化深圳能源(000027)作为粤港澳大湾区能源电力领域“链长企业”的引领优势,7月24日,深圳能源召开了2025年度科技创新大会,进一步凝聚“向科技要动能”的强大合力,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。
大会邀请了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院长嵇世山、深圳市新型储能产业创新链党委第一书记余璟、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监事会战略顾问叶晓闻、香港中文大学(深圳)理工学院赵俊华教授、南方科技大学李文甲老师、北京大学深圳研究院盛立远老师等嘉宾出席。深圳市科技创新局、深圳市国资委、福田区发展和改革局、福田街道办事处有关领导到会指导。
集团党委书记、董事长李英峰,总裁欧阳绘宇等领导班子成员,各部门及支持性机构、各直管企业及高新技术企业、科技创新获奖代表参会。大会由集团常务副总裁郭志东主持。
李英峰致欢迎辞,对莅临大会的领导、嘉宾表示热烈欢迎,对奋战在集团科研一线的广大员工们表达感谢。他表示,自去年召开首次科技创新大会以来,集团科技创新工作进入加速发展期,持续加强顶层设计,发布系列纲领性文件,组建创新技术公司,成立新智慧能源公司,完成数智信息板块合并。关键技术研发取得多项突破,研发投入实现量质齐升,2024年投入同比增长28%,全年获得专利授权248件。成功发行广东省首单10亿元科技创新可续期公司债,彰显资本市场对集团科技创新前景的坚定信心。
欧阳绘宇表示,深圳能源坚信,唯有将科技创新深植于发展基因,方能在时代浪潮中挺立潮头。“十四五”期间,集团以实打实的投入、硬碰硬的行动,在创新赛道上跑出了加速度,关键技术研发取得多项突破,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奔流不息的持久动能,彰显了深圳国企的创新锐气。
会议分为两个阶段举行。第一阶段,大会宣布成立科技创新咨询委员会,并发布了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系统、光储充放检城市景观一体化示范、全球首台1100吨焚烧炉装备、全球首台500千瓦电解海水制氢装置、国产燃机首台套关键部件示范应用、全球最大投运独立飞轮调频电站等6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。赵俊华教授带来主题为“大模型智能体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初探”的报告分享。
大会第二阶段,集团科技与数智化管理部、组织与人力资源部、战略与运控部分别汇报了科技创新整体工作、人才引进和考核激励措施、数智化业务板块发布情况。智慧能源公司、环保公司、科技创新公司分别汇报了科技创新工作情况。
李英峰、欧阳绘宇为集团2025年度科技创新获奖代表颁发获奖证书。
李英峰作主题讲话,他表示,科技创新是企业基业长青的核心命脉,集团上下要紧紧围绕“1246”总体发展思路,锚定“十四五”,放眼“十五五”,全链条锻造科技创新硬核实力,为打造具有深能特色的科技创新项目和科研能力、打造基业长青的“百年老店”共同努力。他从集团发展全局高度对后续科技创新工作提出四点要求。
一是要认清形势任务,扛起创新责任。
改革浪潮下,科技创新早已不是“选择题”,而是决定未来的“必答题”。要常怀忧患意识,善于运用科技创新思维谋划本职工作,加快科技创新步伐,既要做在能源环保领域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“链主企业”,更要当好带动粤港澳大湾区能源产业发展的“链长企业”,勇做深圳国资国企科技创新尖兵。
二是要梳理成果资源,助力创新工作。
要充分利用好内外部资源优势,建立常态化的沟通交流机制,形成“开放协同、优势互补”的智力格局,为集团重大科研项目决策把关定向。积极与高校、民企联动,主动开放创新应用场景,为战略新兴领域提供训练场景和数据支持,孵化出能为集团科技创新注入强劲动力的创新成果与新兴业务。
三是要深化数字转型,狠抓成果转化。
要做有特色、有先进性、有差异化的优势能源、储能产业,全力向数字智能化迈进,用科技创新为传统项目赋能、为城市提质赋能、为集团发展赋能。要加快打通科技产业化落地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打造“技术产业化”核心平台、“产业技术化”载体,让科技创新真真切切产出价值。
四是要构建创新人才体系,筑牢发展根基。
要聚焦增量方向,引进和培养科技专职人才、领军人才和专家团队。盘活存量人才资源,发掘集团传统产业长期培育的人才,促进人才正向流动,挖出科技创新“源生动力”。打造灵活用人机制,达到创新人才、团队“不为我所有,但为我所用”的效果。用对、用好、用准激励制度,留住科技创新人才。
洪萨配资-股票怎么杠杆-配资公司-十倍杠杆股票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